2010年1月19日

谁该为twitter上的过激、谣言负责?

你们把党称作妈妈,而这一切,都是你妈逼的。

 
 

咸鱼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于 10-1-18 通过 牛博山寨头条

中国的互联网正在陷入一个孤岛中,我想上网的人都能感觉到最近半年当局对网络的控制,而且越来越加剧。或许他们意识到信息也是一门资源,而且是一门很重要的资源,这个资源不但关乎经济,而且关乎政治的稳定,或许出于这样的意识,当局开始对网络开刀了。只有控制住信息资源,才能更好地灌输专制的价值观,才能更好地把人脑弄残,才能更好地培养奴隶。

外交部发言人竟然说中国的互联网是开放的,真不要脸啊不要脸,连Google都容不下的地方,还有脸说是开放?今天偶尔看到一篇文章,是说twitter的一些坏话,主要表现为偏激、存在谣言。

我想偏激是不存在的,——当然不排除个别的偏激,但总体上是算不上的。如其说偏激,不如说twitter只有一种声音更合适。至于存在谣言?或许某个阶段有,但随后就会被识破的。而且,如果有偏激,谣言,谁应该负责呢?即便有,也是因为封锁造成的。本身网友翻墙上twitter不可能不带有不满的情绪,所以只有一种声音也难怪,如果当局对twitter开放,大量的网民涌进twitter,那么只有一种声音的情况就会改观。如果开放,全民上twitter,那么谣言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土壤。与其说谣言止于智者不如说谣言起于封锁止于开放。但,让当局放开twitter这不可能,因为这意味着真相会更快、更多的传播,这和愚民教育全民洗脑的大原则是违背的。

很多人抱怨twitter上除"政治推"之外很少其他特色的推。国外的人用twitter言生活、分享有趣,而我们用twitter谈时政、谈政治。这怪谁呢?如果国内的网站、媒体报导的可信,我们不会在twitter上谈时政,如果我们的政治开明,我们不会在twitter上谈论政治。

所以,没办法,你们把党称作妈妈,而这一切,都是你妈逼的。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相关部门和中移动公然违宪

 
 

咸鱼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于 10-1-18 通过 IN.XI'AN 作者:faoyu

原文首发于《挨踢客》,感谢"陕西联通友情递送"的支持!略有删节。曾投递:《你会买电信版的黑莓吗》】

广东上海之后,北京移动也宣布将过滤黄段子,轻则暂停短信功能,重责永久封停号码。于是,鄙人闲得蛋疼,给中国移动上海分公司10086打去一个电话。

鄙人:你好,请问你们是否有关于发黄段子停止手机短信的规定。
10086(1):是的。
鄙人:那什么是黄段子呢?
10086(1):请稍等。

服务转切中

10086(2):您好!
鄙人:您好,请问什么是黄段子。
10086(2):黄段子就是黄段子。
鄙人:那到底什么是黄段子,你们总要给我一个标准。
10086(2):黄段子就是黄段子。
鄙人:那我要是不小心碰了你们的红线怎么办?
10086(2):你的手机被停了吗?
鄙人:我现在还没停。
10086(2):那等你停了再来问吧!
鄙人:那我停了还来问你干嘛,你们既然出了这个规定,那就给我们一个标准啊!我若是不小心打错字了,一下子发出去了,那岂不是麻烦了。
10086(2):我们只是接到"相关部门"的通知。
鄙人:那"相关部门"是哪个部门,你们告诉我,我去咨询"相关部门"。
10086(2):相关部门就是相关部门。
鄙人:那到底是哪个部门呢?中国没有一个叫"相关部门"的。
10086(2):相关部门我也不知道哪个部门。
鄙人:那你们既然连哪个部门的命令都不知道,怎么就能够出这样的规定呢?
10086(2):这个不是我的回答范围。
鄙人:那你们出这样的规定,总是要给我们一个解释吧?
10086(2):你的手机被停了吗?
鄙人:没有。
10086(2):那等你停了就知道了,到时候你再打这个电话吧!
鄙人:作为你们的用户,难道就没有咨询的权利吗?我虽然不发短信,但我今天还真要问个明白。
10086(2):你非要问个明白,那我给你转我们值班班长。
鄙人:好。

服务转切中

10086(3):您好!
鄙人:你好,你们哪个黄段子是什么标准?
10086(3):我们没有标准。
鄙人:既然你们没有标准,那我要是不小心发了黄段子,我手机就要被停止短信功能了。
10086(3):你现在被停了吗?
鄙人:那还没有,我最不喜欢发短信。
10086(3):那等你停了再来问我。
鄙人:我要是停了,那我还来问啥,你们出了规定,你们肯定要解释清楚啊!
10086(3):这不是我们规定的,这是"相关部门"的通知。
鄙人:那"相关部门"是哪些部门?
10086(3):相关部门就是相关部门。
鄙人:那"相关部门"到底是哪部门?
10086(3):这不是我回答的范围。
鄙人:既然你都不知道相关部门是哪些部门,那你们怎么就能出这样的通知呢?
10086(3):这不是我回答的范围。
鄙人:你们这样涉嫌违反宪法,侵害我们的通信自由,你知道吗?
10086(3):这不是我回答的范围。
鄙人:那什么是你回答的范围?
10086(3):等你手机被停了。
鄙人:我手机被停了,我还找你干嘛,我现在就是要知道你们的黄段子标准,或者告诉我"相关部门"是哪个部门,我好找他们去。
10086(3):你的手机停了吗?
鄙人:我的是没停,但我就是要知道一个标准。
10086(3):每个号码的标准不一样,是你这个号码?
鄙人:怎么每个号码标准不一样呢?中移动有6亿用户了吧?那你们要制定6亿个标准?
10086(3):是要问你这个号码吗?
鄙人:那我这个号码什么标准?
10086(3):那要等停了后才知道。
鄙人:那你等于没有说啊!
10086(3):还需要什么帮助吗?
鄙人:不需要了,需要你也帮不了。

挂机

(以上是本人与10086小姐的大概对话,虽然不是原话,但大致过程如此。)


相关部门咋这么不要脸呢?(via:新民网

在我们国家,"相关部门"是一个很微妙的词。只要是不能够确切的说出某个部门,一般都用"相关部门"搪塞。最后要追究"相关部门"的责任,翻遍中华五千年专制史,也找不到一个"相关部门"。

我确实相信"相关部门"的存在,我也深刻理解"相关部门"的能力。但在中国移动黄段子过滤这个事情上,我还真觉得"相关部门"有点冤枉。虽然"相关部门"的逻辑思想一直不敢让我企及,但这一次的"相关部门"确实有点出乎常理的愚蠢。就算要下令过滤黄段子,起码也应该是三家通信运营商一起上吧?何故只有中国移动过滤黄段子,却不见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闻风而动呢?手心手背都是肉,"相关部门"怎么会如此偏爱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呢?这就让我感到蹊跷,这完全不符合"相关部门"的逻辑。

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说,中国移动起码违背了一条"知情权"。既然规定不能发"黄段子",怎么也该让我们知道什么是黄段子吧?这是我们消费者的知情权。就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能够保障我们的权益,总还是有《宪法》可依吧?我们还有最基本的通信自由权,怎么能够如此赤果果呢?起码也让给《宪法》留点薄面吧?

就算"相关部门"能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相信他也不会如此明目张胆的触《宪法》底线。每一个公民享有自由通信的权利,难不成"相关部门"还能置《宪法》于不顾,干涉我们的通信自由吗?难道"相关部门"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会是怎样的吗?

特别声明:本人乃遵纪守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谢绝中国移动跨省停机封号。另,本人向毛主席保证,绝对不会发送任何黄段子短信。

相关:
扫黄不能扫扫百姓的床上
侯自强:监测黄段子涉嫌侵权 个人间短信应保护

[IN告]INXIAN推出年度致敬——《我们的2009》,欢迎下载、阅读,无须阅读器,直接双击,即可打开!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2010年1月18日

Google在拯救自己

 
 

咸鱼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于 10-1-16 通过 白鸦,Blog 作者:白鸦

关于Google退出中国的事情,其实已经没什么好评论的了,该说的大家都说了。要等的只是结果和"真相"(当然真相也许永远都不会有)。

不过,所有互联网从业者都应该发出点声音,我们不是木头!

我的观点如下:

关于"因为业绩不佳所以退出"之说,完全不成立。
虽然市场份额不高,但Google在中国单纯经济上至少不是赔钱的。至少Google需要在中国这块市场存在,才能符合他"整合全球信息"的目标。
不过,我理解云丰的心情。我相信他绝对不是为公司利益来说这些话的,而是真的"恨铁不成钢"。不管观点怎样,他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作为一个顶级产品设计师也必须得有这样的性情。

关于"受不了审查机制而退出"之说,也不成立。(虽然也应该是一个小因素)
作为互联网从业者,理论上我支持明确的"审查"机制,有些信息确实应该被"审查"掉。只要这个审查机制是在明确的框架下,我们就应该支持并努力适应。但一个动态的、模糊的、以部分人意识为转移的机制,有问题。
虽然在中国的"阉割版"让Google的全球品牌受损,但作为一家商业公司,Google自己应该很清楚,进来这个市场就得遵守这里正常的"游戏规则"。即使这个规则目前过于模糊,但也应该在他的忍受范围内。

关于"美势力背后操纵"之说,不太可信。
虽然Google和奥巴马当局关系密切,但在这件事情上的的出发点更多还应该是商业、经济、品牌上的。

Google发布信息的方式是通过一个即官方又非官方的手段,文中遮遮掩掩的说了"黑客"问题。这肯定不是信口雌黄,Google一定有充分的"证据"。这,应该是背后真正的主要原因。

至于这个"黑客"之说背后的真相是"卧底"还是"挂马",并不重要。他反应的实质是"我的客户隐私无法保证"了。即使为了这个市场我可以接受审查,但如果让我连用户的隐私都保证不了,我以后根本没法混了。这是基本的"道德底线",也是我这家公司混下去的"命根子"。

你让人家姑娘陪酒也就陪吧,你说脱也就脱吧,但明明你有艾滋还不愿意戴套,人家姑娘可不想死。Google的做法不是"不理智",而是"非常理智"。到了这个份上,如果还从,那就得全球品牌一起完蛋。

我支持谷歌离开。只要Google还在,互联网不离开。明天会好的,只要信仰互联网的我们不做木头…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身份之谜―百度是中国公司吗?



  虽然,Baidu在美国上市使用了“中国的Google”这么一个概念,说真的,我知道的Baidu和Google最大的共同点也许就是他们都是美资公司。Baidu公司注册于英属开曼群岛,Baidu的创始人李彦宏持有美国绿卡,Baidu启动的资金是美国的风险投资,现在美资在Baidu中占有51%以上的份额,所以百度是一家地地道道的美资公司。

  根据Baidu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F-1文件,Baidu分为海外部分和在中国的部分。海外部分一家在英属开曼群岛注册,一家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他们是美资的,然后是Baidu在国内注册的子公司。注册这样的子公司大概是为了规避政府的关于外资不能进入新闻广告等领域的法规。

  百度美国上市的历程

  前戏:百度的发展历程

  百度这个名字来源于南宋词人辛弃疾(1140-1207)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词中的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公司(Baidu.com,Inc)于2000年1月18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该群岛位于加勒比海,是一块英属殖民地,由三座岛屿组成,离美国东南方的佛罗里达州不远。开曼群岛在1978年获得了一个皇家法令,法令规定永远豁免开曼群岛的缴税义务,故而,开曼群岛完全没有税收,无论是对个人、公司还是信托行业都不征任何税。所以,它也获得了“避税天堂”的美称。为更好的实现对下属子公司的控制及满足其它需要,他们还在另一个注册公司的“天堂” – 英属维京群岛(British Virgin Islands,BVI) – 注册了一个壳公司,名为Baidu Holdings Limited(百度控股有限公司)。

  公司创始人为李彦宏(Robin Yanhong Li)和徐勇(Eric Yong Xu),前者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美国呆了8年,其间先后为道.琼斯公司(Dow Jones & Company),Infoseek等公司工作过,是新一代互联网技术领域的权威专家。后者1982年就读北京大学生物系,1989年完成生物硕士学位后,获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博士奖学金,赴美留学,于美国德州A&M大学完成博士学位,随后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是生物学领域的资深专家。在美国10年期间,先后任职于两家著名的生物技术公司(QIAGEN,和Stratagene),负责营销工作,并且获得过杰出销售奖。

  在注册总控股公司Baidu.com, Inc的同时,两人在中国北京成立了全资子公司Baidu Online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公司,简称“百度在线”)。这是一家外资公司,是百度公司在中国的第一个运营实体,主要负责向中国企业提供P4P(pay-for-performance,关键字竞价排名)服务和搜索解决方案,并向Baidu Netcom提供技术支持。由于中国法律对外资公司在华从事互联网服务业有种种限制,因此,两人随后于2001年6月5日在中国北京成立了第二个运营实体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百度网络科技公司,简称“百度网络”)。这是一家中资有限责任公司,由李彦宏和徐勇分别持股75%和25%。它获得了中国政府的网站及在线广告经营许可,专门从事网站经营及在线广告业务,我们熟知的Baidu.com及Hao123.com都隶属于它。

  为进一步巩固在中国的地位,2005年6月,百度公司还在中国上海成立了第二个全资子公司 - Baidu China Co., Ltd.(百度中国有限公司,一般简称“百度中国”),并计划在日后由其负责华南地区的业务。

  百度于2000年6月正式推出了其中文搜索引擎。随后,相继向搜狐,新浪,263,tom.com等知名中文网站提供全面的搜索服务,并迅速壮大起来。2001年10月,百度推出了自己的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服务。次年7月,推出业界首例“竞争情报系统”软件,并开始为网易提供服务。至此,三大门户都使用百度的搜索服务,其在中国市场的地位突显。接下来,公司又推出了mp3搜索,图片搜索,新闻搜索等专门化搜索服务,逐渐成为为中文搜索市场上的霸主。

  在此次上市之前,百度已经进行过三次融资。前两次是在其成立之初的1999年和2000年,融资金额分别为120万美元和1000万美元(Draper Fisher Jurvetson ePlanet Ventures[德丰杰e星风险投资] 和IDG Technology Venture Investment[IDG创业投资基金])。而第三次融资则是在2004年6月,共有8家企业参与了此次融资,其中包括了著名搜索引擎Google的10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

  截至2004年底,百度公司的总资产为3168万美元,销售额达到了1340万美元,净收入为145万美元,自2002年以来,其年增长率高达224%。在今年的前三个月当中,百度收入就达到520万美元,全年有望突破3000万美元。

  高潮:百度在美国NASDAQ上市

  北京时间2005年8月5日晚11点40分,百度公司正式在美国NASDAQ挂牌上市。其主承销商为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和高盛(Goldman Sachs),两者都是华尔街顶尖的投资银行。而著名的投资咨询公司Piper Jaffray也参与到了其中。

  此次上市百度共发售404万股美国信托凭证(ADR, American Depositary Receipts),每股美国存托凭证相当于一股A类普通股,约占其总股本的12.5%,计划融资额为1.091亿美元。

  根据百度提交的招股说明书,该公司共发行了3230万股股票,分为三类 – 美国信托凭证(ADR,相当与一股普通股),普通股(A股)和优先股(B股,有更大的投票权,为普通股的10倍。并可随时转换为普通股。如被股东售出,则自然转换为普通股)。股票的发行价定为27美元。

  上了、爽了:赢家们

  资本主义社会中,技术和劳动力一样,也是为资本的增殖服务的。由于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劳动生产率得到长足的提高,从而使资本可获得的相对剩余价值大大增加,因此,技术是资本增殖的强有力的工具。虽然技术创始人对新技术的发明及技术公司的诞生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但要让技术走向市场并获利,没有货币资本的注入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生产要素均需要货币购买。而货币资本的投入者,自然也就会要求对技术成果或新技术公司的股权的部分占有,在初创者与货币投资者的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后者甚至会要求绝对的控制。

  专业技术公司由于其技术成果可被广泛的应用,因此,一旦成功,其发展的速度也将比传统的企业更为惊人。这使得对新兴科技企业的投资,有获得超常的回报成为可能。虽然对中小型科技公司的初期投资风险很大,但在健全的投资机制与产权制度双重保障及高额回报的诱惑下,各投资机构依然对其保持着很高的热情。

  任何一家的成功的科技公司在上市时的最大赢家无疑都是先期投资者、初创人员及上市服务商,这次在美国NASDAQ上市的百度(Nasdaq: BIDU),当然也不例外。

  1。 Draper Fisher Jurvetson ePlanet Ventures(DFJ ePlanet)

  作为百度最大的股东,持有上市公司25.8%股权的美国风险投资商- 德丰杰“e星”投资公司 - 无疑是此次百度在美上市的最大赢家。该公司作为百度最大的投资者,虽然在百度初创阶段(2000年9月)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和现在的市值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我们以百度公司提供的2004年合并财务报告来说吧,截至2004年底,该公司的总资产仅约3100万美元,股东权益当然只能更少。而以上市当天的市值计,DFJePlanet拥有的股权价值则超过了10亿美元,真可谓是点石成金。并且,其作为第一大股东,还成功的完成了对百度公司最高权力机构 – 董事会 – 的控制。除去五名董事中的两位独立董事丁健(亚信)和Greg Penner(格雷格.潘纳,Peninsula Capital[半岛资本],百度第三大机构股东)外,剩下的三名董事中,有两名都来自DFJ ePlanet: Asad Jamal(阿沙德.贾马尔,德丰杰e星创始人、主席兼常务董事。其亲自出马,可见对百度的重视程度。)、Jixun Foo(德丰杰e星董事)。

  2。 公司创始人李彦宏和徐勇

  在分别套现约25万股(以开盘价计,达1650万美元)和约16万股(以开盘价计,也有近千万美元)后,二者依然将各持有百度公司22.9%和7%的股权。也就是说,他俩都将成为新的亿万富翁,步入华人科技新贵行列。

  3。 承销商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和高盛(Goldman Sachs)

  这两家公司不但要收取高额的服务费(7位数以上),而且有可能获得部分股票的优先认购权(这几乎是上市服务商公认的特权)。两项收入相加,必然使二者收获颇丰。

  4。 其它机构股东

  伴随着股票的疯涨,包括Integrity Partners(诚实合伙投资公司,持股9.7%),Peninsula Capital(半岛资本,持股8.5%)、IDG Technology Venture Investment(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持股4.2%)、Google(上市前持股2.6%)等在内的机构投资者也将有机会获得很好的回报。

  5。 百度公司高管其部分员工

  公司高层管理团队成员大都有约1%的股权,其中:CTO刘建国0.9%、CFO王湛生1%、COO朱洪波1%、副总裁梁冬0.4%。而其它员工的持股量估计在几千至几万股之间,总的来说,都有不错的回报。

  几家欢喜几家愁:输家们

  技术是为大众、为生产服务的,所以,作为一个科技类公司,百度的上市并谈不上谁是输家。如果真要说的话,国内的搜索技术公司和在高位持有百度股票的人,算得上是输家。前者由于百度的迅速壮大,将日益感到越来越强的竞争压力,从长远看,还有可能会被挤出中国搜索市场。而对于后者,一旦百度的股票大幅下跌,其直接的经济损失也将是非常惨痛的。

  特殊情人:Google会收购百度吗?

  总的来说,我认为Google收购百度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为了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战略,它或许会部分地增持百度的股权。因为:

  1。 百度目前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大都模仿Google,并且从产品线来讲,还不及Google丰富和全面。因此,Google完全没有必要花钱收购一个与自己相似、却又比自己弱小的百度。而且,Google很重视自身品牌建设,如果收购百度,也不便于整合。

  2。 虽然百度现在在中国市场处于老大地位,但Google在全球的影响力和技术上的优势地位,依然是百度短时间内所达不到的。在Google, MSN Search, Yahoo! Search,Alexa等搜索大腕的夹击下,百度成功走向世界的难度可想而知。而这些公司却会慢慢的向中国市场渗透,一点一点的蚕食百度的市场份额。像Google这样强大的对象,非常有可能在中国夺取在全球一样的霸主地位。那么,对于一个可能会败在自己手下的对手,Google收购百度又有什么意义呢?

  3。 双方是竞争对手,但也并不排除合作的可能。百度毕竟扎根中国市场多年,有比较丰富的营销和关系资源,而作为以技术见长的Google,要想更顺利的进入中国市场,与百度的合作也是非常有战略意思。而如果Google能通过增持百度股权而派驻一名成员进入董事会,则将是可行的手段之一。

  4。 百度上市后,股票价格飞涨,收购成本非常之大。就算Google有收购百度的意愿,也不可能选择在近期下手。

  5。 从前段时间Google聘用前微软副总裁李开复组建中国团队这一事件来看,Google是打算是中国市场大展拳脚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Google对收购百度,并没有多大的兴趣。

  事后烟:几点值得注意的地方

  1。 首先要说的是,此次上市的是在开曼群岛注册的Baidu.com, Inc(百度公司),不是在中国经营网站及在线广告的Baidu Netcom(百度网络,我们熟知的www.baidu.com就是由它负责)或经营搜索技术服务的Baidu Online(百度在线)。而前面也说了,Baidu.com,Inc和Baidu Online都是外资公司,而Baidu Netcom是在中国的有限责任公司,两者在中国在的待遇和权利是大不相同的。这一点请大家一定要搞清楚。

  2。董事会一般来说都是股份制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而在百度,李彦宏包括其它高管无一人进入董事会!这说明在百度,投资者的权力是十分大的。而Google公司的九名董事中,有三名来自Google,两名创始人都榜上有名。百度五名董事分别为:Asad Jamal、Jixun Foo,来自DFJ ePlanet[百度第一大股东],Scott Walchek(斯柯特.沃尔切克,来自Integrity Partners[正直合伙投资公司],百度第二大机构股东)、Greg Penner(格雷格.潘纳,独立董事,来自Peninsula Capital[半岛资本],百度第三大机构股东),以及亚信(AsiaInfo)的丁健(独立董事)。

  3。 根据百度公司提供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的招股说明书可以知道,此次在美国上市发行的是仅对应A类股的ADR。因此,A、B股并未完全进入流通。并且,绝大多数的股票都接受了“锁定”(Lockup)限制,这此期间之前,股票的可操作性和可转换性很低。“锁定”限制期共分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180天,后一部分为540天(即三个180天)。按规定,每180天后,允许有25%的股权可以正式进入流通。720天后,全部实现流通。界时,百度(BIDU)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可以在NASDAQ公开市场上自由交易的股票。

  4。 鉴于美资在上市后的公司中的持股比已超过51%,其中DFJ ePlanet(美国加州)25.8%,Integrity Partners(美国加州)9.7%,Peninsula Capital(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8.5%,IDGVC(IDGVC植根于中国,但其母公司IDG来自美国麻省波士顿)4.6%,Google2.6%(上市前,美国加州)。 故而,百度准确的说应该是一家由华人创办的、专注于在华业务的美资搜索引擎技术公司。

  5。 DFJ在美国政府中的关系不简单。该公司的前身 – Draper投资公司 – 的创办者William H Draper将军,曾在二战后的美国政府中担任过各种高级职务,官至美国陆军次长。并且是主持战后日本和德国经济复兴的重要人物(马歇尔计划)。此人在美国风险投资界也颇为有名,是西海岸最初的一批风险投资专家。该机构在此次百度上市事件中必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像高盛(Goldman Sachs)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这样的华尔街顶尖大鳄会如此卖38岁的技术青年李彦宏的帐,我想除了钱的原因外,DFJ的关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呵呵。

  6。A类股和B类股有不同的表决权,后者是前者的10倍。而B类股的限制性分配,使李彦宏(他一人持有的B股就超过了550万股),徐勇,刘建国,朱洪波,DFJ ePlanet等获得了控制公司的优势。只要他不出售其拥有的B股股权,那么,他们在百度公司将一直保持有非常高的表决权。

  7。 为保障自己的利益,李彦宏、徐勇、刘建国等几位最大的个人股东都成立了专门的公司来实现对自己股权的管理。

  8。 百度公司最神秘的地方在于Baidu Online和Baidu Netcom的关系。它们由一些未公开的契约联系在一起,外界对其了解甚少。希望对百度也更深入了解的同志,可以从这里下手进行研究。

  9。 风险投资这样的金融资本在新技术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里有它积极的和值得肯定的一面。但与此同时,这些投资商对科技公司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强大,在中国的IDGVC就是个例子。这些都充分的体现了货币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支配地位。

  原文引自:http://alexhuang.org/?p=36



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月光博客 [ http://www.williamlong.info/ ]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378.html

Google在拯救自己

 
 

咸鱼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于 10-1-16 通过 白鸦,Blog 作者:白鸦

关于Google退出中国的事情,其实已经没什么好评论的了,该说的大家都说了。要等的只是结果和"真相"(当然真相也许永远都不会有)。

不过,所有互联网从业者都应该发出点声音,我们不是木头!

我的观点如下:

关于"因为业绩不佳所以退出"之说,完全不成立。
虽然市场份额不高,但Google在中国单纯经济上至少不是赔钱的。至少Google需要在中国这块市场存在,才能符合他"整合全球信息"的目标。
不过,我理解云丰的心情。我相信他绝对不是为公司利益来说这些话的,而是真的"恨铁不成钢"。不管观点怎样,他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作为一个顶级产品设计师也必须得有这样的性情。

关于"受不了审查机制而退出"之说,也不成立。(虽然也应该是一个小因素)
作为互联网从业者,理论上我支持明确的"审查"机制,有些信息确实应该被"审查"掉。只要这个审查机制是在明确的框架下,我们就应该支持并努力适应。但一个动态的、模糊的、以部分人意识为转移的机制,有问题。
虽然在中国的"阉割版"让Google的全球品牌受损,但作为一家商业公司,Google自己应该很清楚,进来这个市场就得遵守这里正常的"游戏规则"。即使这个规则目前过于模糊,但也应该在他的忍受范围内。

关于"美势力背后操纵"之说,不太可信。
虽然Google和奥巴马当局关系密切,但在这件事情上的的出发点更多还应该是商业、经济、品牌上的。

Google发布信息的方式是通过一个即官方又非官方的手段,文中遮遮掩掩的说了"黑客"问题。这肯定不是信口雌黄,Google一定有充分的"证据"。这,应该是背后真正的主要原因。

至于这个"黑客"之说背后的真相是"卧底"还是"挂马",并不重要。他反应的实质是"我的客户隐私无法保证"了。即使为了这个市场我可以接受审查,但如果让我连用户的隐私都保证不了,我以后根本没法混了。这是基本的"道德底线",也是我这家公司混下去的"命根子"。

你让人家姑娘陪酒也就陪吧,你说脱也就脱吧,但明明你有艾滋还不愿意戴套,人家姑娘可不想死。Google的做法不是"不理智",而是"非常理智"。到了这个份上,如果还从,那就得全球品牌一起完蛋。

我支持谷歌离开。只要Google还在,互联网不离开。明天会好的,只要信仰互联网的我们不做木头…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CNNIC拟修订法规正式向个人开放CN域名注册

 
 

咸鱼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于 10-1-17 通过 keso's view 作者:noreply@blogger.com (keso)

对啊,只有把羔羊都圈在国内,宰割起来才方便。若真是都给赶到国外,刀俎越来越多,肉却越来越少,显然违背刀俎的本意。

CNNIC拟修订法规正式向个人开放CN域名注册:
"尽快允许个人用户申请注册CN域名,把用户和网站留在国内,而不是赶到国外去",齐麟指出,"如果不加区分地强制删除或暂停解析个人注册的域名,不但不利于广大用户合法权益的保护,也不利于互联网治理工作和实名制工作的开展"。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Google,中国,及其新的有利地位

 
 

咸鱼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于 10-1-17 通过 谷奥——探寻谷歌的奥秘 作者:shaw

近日,Google退华事件引来各方评论,有技术方面的,政治方面的,当然也有商业方面的,Havas Media Lab的主管Umair Haque也在哈佛商学院评论网站上发文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为节选翻译:

一座丘陵,一个峡谷,和一个云雾缭绕的山峰。闭上你的眼睛,想象一个倾斜的字母"M"。那就是有利地位新的形状。而最近Google与中国的小冲突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边是资本主义工业时代;另一边,则是下一代资本主义的有利地位。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的鸿沟,将其明显的区别开来的。

对垄断和完全控制的追求那已经是上一时期的优势,但中国仍像激光束般盯着这些。中国的这些行为是商学院教科书上的经典黑色艺术。通过大量的分配,大量的诉讼,更强的排外性,廉价的快速消费品,庞大的现金储蓄,导致了优势的增加。

但是目前的优势所在已经改变了。道德优势成为了新的有利地位。这无关于是否获得更多,这关乎做的更好。这无关于出口保护策略,向消费者和生产者施加 压力,让他们买这买那。而这是关乎让人民,群众,社会真正的富裕起来。这无关于不关心他人,而是关乎关爱的更多。这无关于无情冷酷,而关乎真诚、可靠。

这才是Google不愿被中国的政策玩弄的原因。道德优势并不仅仅可以打造更强的品牌、让诚信度更高。还能为打造更好的组织,市场和经济立下基础:

  • 更强的商业,更多没有被工作所麻木的热情的群众。
  • 更强的目标,为了更高的需求而奋斗,而不是降低目标。
  • 更强的战略,对二十世纪类的高压政策和边缘政策有更大的反弹力。
  • 能创造更有意义的价值。
  • 更强的管理,更着重于长远利益。
  • 能选择更好的投资者——诚信的,忠诚的长期投资者,而不仅仅是为了快速赚钱的投机者。
  • 更强的经济,而非使经济衰退,这可以让人们享受一个更诚信的繁荣的社会生活。

二十世纪的优势能让中国造就一些诸如微软、福特和Gaps这样的企业(一些工业时代的企业,生产一些工业时代的产品,并按工业时代的规则经营)。我们现在知道这些故事的结局了,因为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经济,政治,社会和自然世界停滞的年代。

Google的成功在于他的企业文化中道德占有优势。而对某些事物妥协对于Google伤害巨大:诸如品牌,战略,引起内讧,企业价值的降低。而更严重 的是,它让Google陷入竞争的恶性循环。Google应该更多的参与政府招标,还是做一个类似于百度那样的国家拥护的冠军?

道德方面的优势有可能是优势的最终成因。这是为什么更好的分配、产品、市场、定价形成的原因,而这些正是优势产生的直接原因。Jim Chanos的投资报告说到:离开道德优势,我们无法创造新的企业价值,而旧的企业价值不是长久之计。

是时候来改朝换代了。今日的挑战并非是盲目的创建一个国家、企业。这是为了一个高速连接的世界而重新构思的新体系。谋求一个道德优势是建设性的资本主义的测试。Google做到了。而中国就像迪拜,俄罗斯和以前的特大企业一样,并没有成功。

Via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 shaw 发表于 谷奥——探寻谷歌的奥秘 ( http://www.google.org.cn ), 2010. | 15 条评论 | 永久链接 | 关于谷奥 | 投稿/爆料
Post tags: , ,
欢迎订阅谷安子站,关注Android新闻,技巧及更多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twitter为什么可怕?

 
 

咸鱼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于 10-1-14 通过 猛禽的河蟹BLOG 作者:猛禽

几乎每次谈到微博的时候,总有人向我指出,这种东西是造谣的好工具,不审查是不行的。

我对此一向不以为然。

因为在微博上,人人都是平等的,要人让相信你的话,先要让人相信你,而要让人相信你,你显然不能随便造谣——可能偶尔不可避免说假话,但是绝不可以多说,否则你的个人信用就失去了,以后想造谣也不行了。

即使是偶尔发生的谣传,对于微博来说也是可以很快得到澄清——因为微博的优势就是信息快速传播,谣言传得快,真相传得更快。

这才是微博最可怕的地方。

尤其是对些造谣成性的家伙来说。

最新的事例就是所谓的SB司令部(《环球时报》,HQSB,Headquarter of SB——by @jiangzhang1984)造谣说:

清 华大学一名计算机专业的杨姓大学生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是听说这一新闻之后专程骑自行车来到谷歌大楼附近打听消息的。他说:"我很担心谷歌退出中国 市场会对像我这样的用户带来很大影响,我非常担心Gmail因此会用不了。但如果谷歌公司想要逃避审查,我无法接受。"

很快地,那位杨姓同学就发现了这则报道,愤怒地澄清说《环球时报扣了我一个五毛的屎盆子》。

现在你们知道了吧。正是那些掌握了垄断造谣工具(CCAV,HQSB……)的家伙才最爱造谣,但是又怕它们的谣被辟了,所以才千方百计要扑杀微博之类的。

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慌言的大幕终将被烧掉。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炮打双灯

 
 

咸鱼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于 10-1-13 通过 南桥的博客 作者:南桥

据传百度遭到伊朗黑客袭击,在中国不敌百度的Google,也说要退出中国市场。搜索引擎就是互联网的双眼,所以有朝一日,中国的网络会失明。谷歌进中国,也没过上几天好日子。一会儿是上央视批一通,一会儿被关键字过滤一通。中国说它违背中国政策,在美国被国会传唤,像训孙子一样责备它配合审查,搞得里外不是人。Google的技术力量是很牛的,Forbes发封面文章,说Google将掌控我们大脑,可是到了中国,不要说掌控大脑,阑尾它掌控不住。所以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李开复后来不干,宁可演讲当青年导师去了。因为在中国,兜售成功学好使,搞信息技术是如履薄冰,很不容易。Google说,我不是睾丸,被你这么捏来捏去,处处刁难,我不陪你玩了。

与此同时,希拉里举办晚宴,邀请Google, 微软,Twitter等著名高科技企业,准备将网络作为外交的武器 (相关报道)。并要开发出一种利器,能让全球网民自有上网不受拘束。有人分析Google是参加了这次网宴后吃了定心丸要退出中国的。因为与其苟且偷生在中国受这样那样辖制,不如回到美国本土,等这超级网络利器(我想象不出这到底是什么玩意)发明之后,它在美国坐享其成便是,倒落个名利双收。

关于希拉里的晚宴,有没有提到中国我无从得知。但是我知道希拉里的传记,从前在中国出中译本被删掉不少,她勃然大怒,据传是要撤出传记授权,不发也不被人阉了再发。这次Google这么做,很难说不是受此思维影响。

更关键的是,我一直在讲,网络本来可以是一中性工具,希拉里能将它拿来搞美国外交,为什么在中国就是浑水猛兽呢?这始终还是观念的问题。希拉里在晚宴后的一次电子邮件中称:要使用我们能获得的所有工具,驾驭技术的力量,以行治国之术("We are using all tools at our disposal to practice 21st-Century Statecraft...harnessing the power of technology.")。

最近,我在Educause Quarterly上发了一篇文章,论及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待笔记本电脑或手机造成的干扰问题。我的初稿提交的时候,我列出了从禁止、设立网关、与学生立约、教育社区、改变教学、利用这些工具等一系列对付"电子干扰"的方法。后来评委会反馈,不应该这么面面俱到罗列对策,对其等量齐观,而是说对策有好有坏,你的主题应该有所推进,从低级到高级,一些低级策略就不要鼓励大家用了。结果我写成了"从干扰到利用"(from distraction to engagement)一文,从限制性策略开始,写到融入策略,最终到扩张应用策略,文章顺利刊发。我看前一段时间还被Twitter上很多人引用,还被我们校长表扬,特意转发给了学校的管理部门,校董和校友管理的负责人。

小小的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和一个国家的网络管理,道理上有一些类似的地方。你老是封封封,关关关,在课堂上会造成学生和老师的对立,造成老师形象的败坏("技术落伍者"的形象,和"教授害怕技术"的印象)。在社会上会造成网民和政府的对立。这玩意是中立的,和尚摸得你也能摸得,别把技术当害虫,应该像希拉里那样,放手里当对外交往的利器好了,只不过别老是用来捅自己,诱发百度和谷歌齐崩的结果,这不叫管理,这叫炮打双灯。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